《午夜午夜影像未修正》
中新网厦门8月6日电 (林永传 张潇翎 李爽) 质量铸信,金融赋能。8月6日,厦门市“鹭质贷”政银企对接活动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举行。近百家质量信誉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 “零距离”对接融资需求,7家企业现场签约获贷2400万元人民币。
2024年11月,厦门市市场监管局、厦门市委金融办、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、厦门金融监管局4部门联合印发《厦门市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实施方案》,开始打造质量信贷品牌“鹭质贷”,让质量+金融政策直达实体经济。
截至目前,该市7家银行落地“鹭质贷”,已为近250家次经营主体提供授信超50亿元、贷款超24亿元;各银行运用央行再贷款、再贴现资金提供融资超35亿元。凭借创新性、实效性、可复制性,该机制获评2024年度福建省金融创新十大典型案例。
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把质量要素转化为金融语言,将质量信誉锻造成增信金钥匙,解开了中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困局。该市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汇集6750家次经营主体,形成质量信誉白名单,其中中小微经营主体超七成。目前,全市近250家次获得“鹭质贷”的经营主体中,中小微主体、民营企业超九成。
在为经营主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,“鹭质贷”又能反哺质量发展,促研发、技改投入,构建了“以质增信-以信促融-以贷提质”的良性循环。
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质量融资增信政策不仅破解了质量信誉经营主体融资瓶颈,更向社会传递了“反内卷、重质量”的核心政策导向。“鹭质贷”为所有经营主体,尤其是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指明了破局方向:从“拼低价”转向“拼质量”,从“靠规模”转向“靠内核”,坚定不移走“以质取胜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当天的活动由厦门市市场监管局、厦门金融监管局、厦门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主办,内容包括质量融资增信政策宣讲、质量信贷产品“鹭质贷”介绍、企业获贷经验分享、银企签约、融资对接等环节。(完)
【编辑:张令旗】
10月27日0—24时,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62例。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8例,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;本土病例214例(内蒙古37例,广东27例,山西26例,湖南24例,四川15例,福建13例,陕西13例,新疆12例,江苏10例,北京6例,重庆6例,青海6例,黑龙江5例,河南4例,安徽2例,山东2例,云南2例,天津1例,河北1例,浙江1例,西藏1例),含1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(陕西5例,四川3例,北京2例,福建2例,内蒙古1例,江苏1例,浙江1例,青海1例)。无新增死亡病例。无新增疑似病例。《午夜午夜影像未修正》 相关负责人透露,“中华文化天府论坛·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”学术研讨会将挖掘三星堆文化内涵,深入认识巴蜀文明、中华文明的学术研讨,通过本次研讨会带动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走向更加深入、更加广阔的层次和境界。